亚美电子竞技中国有限公司
>亚美电子竞技中国有限公司>深度报道
借“光”发力,在“蓝海”中点亮乡村振兴路

  在云贵高原的莽莽群山之间,峨山县富良棚乡的山坡上悄然铺展出一片深蓝色的光海。光伏板阵列如镜面般铺陈,将丰沛的阳光转化为澎湃绿电,也照亮了这片土地上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这里的峨山光伏EPC项目不仅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成为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抢抓新型电力系统重构机遇、深度参与国家能源治理的生动写照。

  富良棚乡的探索,正是以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创新驱动多能互补生态的鲜活样本。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时代浪潮中,项目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创新产业模式、深化企地协同,不仅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成为央企开拓万亿级新能源增量市场、引领能源革命的战略支点。

  一幅能源变革赋能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云岭大地徐徐展开。


  土地生金:唤醒沉睡资源的振兴密码


  站在下厂村的山坡上,750余亩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荒坡。过去种烟叶,一亩地刨去成本净赚不到2000元,还得看天吃饭。现在租给光伏项目,每亩年租金就有800元,加上务工收入,抵得上三亩烟田!村民李小华抚摸着光伏板支架感慨。项目累计发放租地补偿金585.7万元,其中80%直抵农户腰包,20%注入村集体账户,曾经的望天田变成了阳光银行

  资源盘活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突破口。富良棚乡党委创新采用三权分置模式,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将分散的山地、坡地集中流转,既满足了光伏项目用地需求,又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乡党委书记算了一笔账:仅土地租金一项,就带动全乡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百万元,为道路硬化、排水工程等民生项目提供了源头活水。这种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转变,正是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在乡村落地生根的坚实基座。


  产业融合:绿电赋能激活乡村振兴


  清晨的稻香,彝族青年普家星穿上印着中国能建企业标识的工装,开始了一天的施工内容以前要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上班,月收入4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他的笑容里透着踏实。在富良棚乡,像普家星这样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的村民已有200余人。峨山光伏EPC项目建设期吸纳当地村民参与现场施工;转入运营后,更多岗位持续释放就业红利,平均每月为务工村民增收2000余元。

  产业融合的深度决定着乡村振兴的高度。乡里创新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经济的立体模式——光伏板间隙种植的三七、黄精等耐阴中药材郁郁葱葱,实现农光互补。在迭舍莫村施工点,村民利用农闲参与辅助施工,日收入超百元。早上去工地除草,下午到工地搬材料,两份收入留住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村民李光碌的账本记录着增收轨迹。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让新能源产业成为扎根乡土的就业锚点,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源网荷储协同理念的生动实践。


  企地同心:责任担当浇筑振兴根基

  今年汛期,暴雨几乎冲毁了新开田的进村道路。天刚蒙蒙亮,峨山光伏EPC项目部的挖掘机已开进泥泞现场。总带着工人和我们一起清淤泥、扛沙袋,衣服湿透了都没顾上换。村组长指着修复一新的路面感慨。这样的场景并非偶然——项目建设期间,项目部义务修建8公里机耕路、疏通2条排水渠;今年农忙季,工程机械免费帮村民平整土地……

  企地关系的高度决定着发展速度。在富良棚乡,中国葛洲坝一公司与乡村已结成责任共担、发展共享的命运共同体。项目负责人王永锋的办公室地上放着老乡送来自家地里产的西红柿、玉米我们修的不仅是光伏电站,更是与老百姓的情感纽带。这种超越商业契约的乡土情怀,正是央企参与国家能源治理的软实力。当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的工程师与彝族老乡围着饭桌核算药材收成时,他们谋划的不仅是板下经济的收益分成,更是如何让富良棚经验沿着一带一路绽放光芒。

  富良棚乡的山坡上,光伏板阵列如巨大的镜面,映照着蓝天白云,也折射着中国能源革命的壮阔图景。这里每发一度绿电,都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为央企深度参与能源治理增添底气。随着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立体模式的深化,富良棚正将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多元价值。而在更宏大的国家战略蓝图中,这样的创新实践正在汇聚成推动能源革命的磅礴力量——锚定2030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1.2亿千瓦,新能源新增装机1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提升9%以上的目标,以前瞻性布局擘画能源革命新篇,以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当暮色降临,光伏板上的指示灯如星辰般点亮山乡。这光芒照亮了彝族村寨的新生活,也昭示着一个负责任央企引领双碳进程的坚定步伐。从富良棚出发,这条借发力之路,正沿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航道,向着能源革命的深蓝海域扬帆远航。